售前:
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是1999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,由盤江煤電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,聯合中煤進出口公司、貴陽特鋼公司、防城港務局等七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制企業,“盤江股份”于2001年5月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交易。
公司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紅果鎮,前身為盤江礦務局。盤江礦務局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(1966年)“三線”建設時期,1997年7月盤江礦務局改制為盤江煤電集團公司。2009年3月,盤江煤電集團公司進行資產重組,煤炭主業整體上市,資產全部注入“盤江股份”。
公司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,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大型煉焦煤和動力煤生產基地。礦區煤炭儲量豐富,井田面積706平方公里,遠景儲量383億噸,地質儲量95億噸,可采儲量20億噸;煤種齊全,主要有氣煤、肥煤、1/3焦煤、主焦煤、瘦煤、貧煤、無煙煤,儲量和煤種在長江以南地區得天獨厚。
公司在冊職工2.8萬人,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5000人。盤江煤具有“質量好、品種全、低灰、低硫、微磷、發熱量高”的顯著特點,是理想的冶金、化工和動力用煤。
盤江股份經過長期的不斷發展,原有信息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公司安全、生產和經營的需要。新時期的企業信息化建設,要充分利用大數據、互聯網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虛擬化等信息技術,使公司經營決策、業務處理和生產經營全過程數字化、網絡化、系統化、陽光化,公司管理科學、規范、安全、高效,消除信息孤島,提升現代化管理和風險管控水平。
原有信息系統相對落后與集團發展不相適應,主要表現如下:
小馬拉大車:原有的企業業務管理軟件系統,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,特別是物資管理系統,其設計的目標客戶為小型單體企業,對大型企業集團的支撐能力不足,造成精煤很多業務不能在系統內兼容處理;
信息孤島和部門墻:盤江股份原有的業務系統,均是為了滿足某個部門或業務板塊的應用需求而建立,因此其盡在本部門范圍內考慮問題,數據無法實現無縫集成,數據互相隔離形成“信息孤島”。
為了使企業能夠更好的參與到未來的市場競爭中,提高公司整體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,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,必須有規范化、科學化的企業管理水平和快速信息反饋及決策能力,而實現這一切的首要環節,就是必須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,為企業的采購、經營、核算管理決策提供準確而有效的數據信息,以便對市場做出迅速的反應,加強企業的“核心競爭力”,盤江股份需要一套集團統一、運營管控型的信息化管理平臺。
“盤江云”平臺的總體目標是打造盤江股份良好的生態系統,為盤江股份的業務處理、生產經營、決策分析提供管理支撐,是公司“大數據”應用的基石。
項目建設以“人、財、物”的管理為核心,搭建基礎應用平臺,并實現“人、財、物”的管控,為后續其他管理系統的接入打下基礎。
項目建設采用金蝶EAS產品線作為“盤江云”集團管控系統的支撐,包括五大管理平臺,實施范圍涵蓋盤江股份下屬機關單位及分子公司。
“盤江云”平臺集團管控系統的管理范圍包括:財務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、供應鏈管理、協同移動辦公、資產設備管理等多方面、多層次的應用,打破原有應用系統各自為政、數據分散、業務流程孤立運行的模式,在一個全面和一體化的應用系統中,實現了各方面應用的高度集成,不僅使得各應用系統的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能得到集中管理和共享,還保證了應用系統之間的業務流程得到最大擴展,流程的運作順暢無阻。
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實施,建立從財務、協同辦公、資產管理、供應鏈管理的一體化管理平臺,使生產單位、采購部門、物資管理部門、財務管理部門、資產管理部門有機地結合起來,通過統一的應用系統,實現各業務部門的協同處理,從而減少手工操作,優化崗位職責,減少崗位的重疊和缺失,減少重復工作,從而減少人力成本。強化總部集中和管控職能,實現集中財務核算、集中戰略采購、集中資產管控等,一方面提升了集團業務管理效率,另一方面極大提高了集團化管控能力。
提升效率方面: 原來財務合并報表每月需要10號左右才能出具,現在3號即可出具,縮短了合并報表時間5-7天;管理層掌握公司經營數據需要1-3天,變成現在及時掌握 ;原來一般事務的審批需要3-5天,現在審批時間只需要1-2天,個別緊急事務可以即時完成;物資計劃執行效率的提升和采購執行效率的提升30%以上;資產使用效率提升了10%左右。
節約人力成本方面:財務部門:公司規模和業務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,財務人員可減少30%;物資供應部門預計從150人可降到130人;資產管理部門:減少各單位資產統計人員,預計10人。
節約庫存成本方面:供應鏈系統的上線運行預計庫存降低10個百分點,每年可以節省近100萬的資金利息成本;實現每年采購成本降低2%左右,每年將節約1000萬以上的采購成本;資產、附屬備件備件重復購買風險,減低成本5%左右。
加載中